第8期:《新乡学院报》
新乡学院:第8期:《新乡学院报》
  • 漫步书与信

    摘要:有这样一本书,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但书中的内容却是一封又一封的信。走进了信里的世界,我才明白,它会拥有如此称誉的原因。这本书便是美国作家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 号》,一个人遇见一本书,便开始了他与这本书的故事,并且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人在看书,其实也是在看自己。书不会看人,但却像一面神奇的镜子,人透过镜子发现的不是外表的皮囊,而是人内心深处对于天地间所有事物的映照。因此我走进了这本书,也开始了自己的故事。第一次遇见这本书,源于一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电影里的男女主正是因为这本书而结缘,相识,互通着信件,直到最后在异国他乡见到了彼此。吸引我的,令我产生遐想的,便是那一封又一封互诉衷肠的信件。读《查令十字街84 号》你会发现,书与信原来是这么密不可分。海莲窑汉芙是个爱书之人,而她看书买书的原则则会令我们大吃一惊。“她绝不买一本没读过的书”,这与我们今日大多数人买书的需求是背道而驰的。但细细体会会发现,这是汉芙对书的珍视。因为一本已经看过的书,更像是一个认识了很久的好朋友,而且还是那种有着乍交之欢,且久处不厌的朋友。正是因为如此,身处美国的汉芙与远在英国查令十字街的书店经理弗兰克开始了这段书信情缘。本书的中文译者陈建铭说过,“我一直相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者,收信者双方皆然。”书与信总让我想起木心先生所写的那一首被人所熟知的诗《从前慢》,我们向往那个什么都慢的年代,似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总有种身不由己的意味。但其实,环境总在变化,时过境迁,许多人和事不能维持其本来的面目,在我看来,这并非无可奈何,而是变化的必然规律。但好在,我们总能选择不变的是什么,就像这种对从前慢的期盼,也是一种不变。现在的人们有了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在上面看书,也可供联系。一切都变得方便,但多少人是拿着手机却不知道怎么和好朋友聊聊天,也不知道怎么潜下心来认真看上一本书呢?也许是大多数。我们对书的选择源于自己,无论是看过的旧书还是未看过的新书,无论是电子的还是实体的书,书都是我们可以安放于内心最宝贵的存在。我们对信的选择也来于自身,管他是手写的需经过邮局等上三两天的期待,还是打在手机电脑上一股脑倾诉的急切,只要是一封信,一封充满着情感,凝聚着思念的信,就是我们寄托的热望。没有了“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哀思,这便是人与人书信往来的最好模样了。因为你想要倾诉的那个人,就在你知道的地方,你只需写上一封信,然后寄给他就好。书与信,两者之间也可拥有着不可分隔的浪漫。你若看上一本书,难道就没有想要倾诉和表达的欲望吗?就像我之前所看到的一个观点:写东西这件事,你所倾诉的对象越具体越好,越明确越好。这样看上一本书,我们也算留下了些什么,以文字,寄信中,写给你想要写给的那个人。许多名人作家提及读书之好,也酷爱写信之乐。我想,读书和写信本就是最纯粹的个人感受。漫步书与信,我们只需要从中了解真实的自己,和这个多彩的世界。

  • 明明不舍 故作匆匆

    摘要:珍惜每次相遇,认真对待每次告别,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分别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少年派》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道别。”不知在哪里听过,人的一生就是在遇见,在分别。死亡是我最先认识到的一种分别。在我小的时候,家人不会告诉我什么是分别,但每年总是会去祭祀,在祭祀时就见到我眼中的大人会坐在那里,一边烧纸、放鞭炮,一边给天上的他们诉说着家中的事情。那时,分别离我还很远,所有的幸福都还在我的身边。      但人总是会长大的,我们会陷入友情的美妙幻境之中,友情是多么的美好,青春是如此的美妙,分别又是难言的苦涩。有人说朋友是自己给自己选择的亲人,但并非所有的友谊都能够天长地久,小的时候我们总是以为友谊就是紫薇和小燕子,是我们永远都会在一起。但人生,毕竟不是电视剧。分别也许很简单,初一的时候你觉得你们能一起考上大学。但是初二分班之前他就转学了,你在陌生的人群中寻找那个他,却怎么都找不到。 等到这个时候,你才发现你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而你们最后一次见面拍毕业照的时候,你们还闹得非常不愉快。你十分地后悔,但并不会有什么帮助。生活里大多数的“离别”也是如此的,我还没有做好最后一面的准备,你就已经离开。这时割舍不下的,除了那份来自离别本身的不舍以外,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与不甘。北岛有一句诗很著名,“你没有如期归来,这正是离别的意义。”在看《千与千寻》的时候,看到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对。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对我们,分别也是这样。

  • 莫待无花空折枝

    摘要: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我把青春像儿时的风筝一样放飞了。一颗平静的心,翘着云端望辽阔天空,瞰朝辉四射的旷野,看着身旁团团圆圆的一家人,满心欣慰,我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如果说让我坚持了最久的一件事情,我可能说不上来。有些事情,生来就与坚持无关。我小时候是由外公外婆带着的,父母早年在外拼搏,外公外婆一手照顾我,一直到上小学,母亲才有了空闲,照顾着我上学。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日子很充实,我一直认为外婆做的饭是最好吃的,哪怕同样的食材,同样的调料,外婆做的就是有一种与旁人不一样的味道。外公是老教师,那时候的外公还没退休,身体也很好。除了是教师,外公也是个老中医,打小我就见过各种不同的人上门求医。秀外慧中的外婆,德才兼备的外公,这样的成长环境给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时候的我崇拜着外公,一直想成为一名教师或是医生。到现在,外公的身体大不如以前,腿脚不便,一天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的。幼时的日子,闲暇时,我和外公时常坐在门外,一人一把小板凳,晒着太阳,喝着茶,听外公讲着故事。那时的我“见多识广”,可能大人们都不知道的奇闻异事我却知道,这些都是从外公那里听来的。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和外公一起喝茶,听他讲故事,只不过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外公,已生华发。外婆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早年认识的字都是外公教的。手机电话簿里的名字都是我们一家人一个一个打上去,又教给她认识的。这样的女子,一生平平淡淡,却嫁了个好丈夫,有一个好家庭,子孙满堂,比什么人都成功。若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一定是贤惠。终是后来长大,我也再没见过比外婆还贤惠的女人了。因为疫情的缘故,本应外出求学的我,在家待了数月,自上学以来,这应该是在家时间最久的一次了。我也有了机会好好陪伴家人。还记得上大学离开家的时候,外婆站在车窗外红了眼,那是我第一次见她落泪,平日里严厉的外公也多了几句叮嘱,那时的我突然就后悔了将志愿报向了外省。快二十岁了,我长大了,外公外婆也老了,慢慢地,他们的身体大不如前,进医院的次数也比以前多,我也开始怕了,开始怕小时候的梦消失,再也看不见了。我深深地明白,岁月的纤绳终会被流逝的时光无情地斩断,一切绮丽的梦境终将会被生命的艰辛与坎坷打破,但我还是渴求时光啊,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 图片新闻

    摘要:《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的不朽之作。这部作品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告诉我们要改变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作品中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武器的先进,而且还取决于民族普遍的社会心态。(学生记者 吕亚宁)

  • 学党史新中国史 葆初心担使命

    摘要:于1978年2月24日-3 月 8 日在北京举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共有1988人。出席会议的委员有1962 人。五届政协第一次会议历时13 天。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一致选举了邓小平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人数比上届增加了三分之二,人数之多和代表性的广泛,都是空前的。(学生记者 童欢 整理)